營業秘密保護

保護企業資料範圍最廣最嚴格、生命週期最完善

專家觀點

管理顧問

制度、工具及訓練齊下 嚴守機敏資料

本文節錄自 科技業的營業秘密風險分析與防禦之道研討會
中華數位科技 吳毅勛顧問主講議程

服務於中華數位企業資料保護小組的專案顧問吳毅勛,透過管理顧問、資安技術之雙重觀點,為科技業勾勒營業秘密保護制度與資安政策。他強調,台灣營業秘密的訴訟案件,一審原告勝率僅約20%,今後唯有落實建立良善的制度與政策,始可提高勝率。

至於中華數位為何能同時藉由兩大觀點,詮釋科技業營業秘密防禦之道?此乃因為,其在電子郵件管理、企業資料保護、上網行為管理等領域備有完整產品,欲從資安技術角度,協助企業善用適當工具以保護營業秘密,理應不成問題;再者,該公司旗下企業資料保護小組,已透過異業結盟模式,與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合力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,內容涵蓋法律、ISO顧問、資安等不同維度,故能提供專業顧問諮詢服務,協助企業啟動管理、稽核、法務、資訊等全方位遵法程序,降低營業秘密外洩之實質訴訟風險。

吳毅勛顧問分析,多數科技業者認定之高風險營業秘密,乃是技術相關資訊,但其實有另一類資訊,與企業競爭力關聯度更大,潛藏更高風險,即是藉以確保產品價格穩定、公司營運穩健的營運資訊,舉凡成本計算公式、產品毛利率、供應商清單、出貨明細、核心幹部薪資成本…等項目皆屬此類型。

「保護營業秘密,關鍵不在於把員工當做賊來嚴加管理,而應設法培養員工向心力與商業道德,」吳毅勛顧問說,剖析商務競爭的機密獲取手段,諸如惡性挖角、竊取等非法行徑未必居於大宗,有更多時候,「合法手段」才是禍根,例如業務團隊為爭取訂單,往往輕易對客戶洩漏公司成本與毛利、甚或部分產品的Know-how與技術,殊不知客戶極可能為競爭對手所雇用;抑或商業間諜偽裝為新進人員潛入企業,伺機搜括機密資料等;更有甚者,利用產品客訴機會,探求技術機密者更是一大風險。

在此前提下,企業對於機敏資料(營業秘密)的保護,必須兼顧法律(是否符合司法實務的認定)、員工(是否受到充足訓練)、管理(是否制訂完善作業遵循流程)、IT(是否替公司防範資安風險)等完整構面,若失之偏頗,唯恐徒留機密外洩破口。為求善盡營業秘密管理,企業務須組成跨部門的專案團隊負責推廣,而專案導入的思考重點有三,依序是有效盤點與定義機敏資料、有效分析營業秘密風險,以及建立管理制度。

針對營業秘密專案,吳毅勛顧問認為有三大核心工作不容或缺,包含企業整體風險檢視、營業秘密內控程序「制度化」,及建立員工的向心力與商業道德;為確保這些作業如期如質執行,企業必須建立一支兼具法規、資安、ISO制度設計能力的營業秘密專案團隊,再由核心幹部成立管理委員會,負責確立決策方向,亦應落實營業秘密管理制度的稽核。 然而營業秘密專案該深入到何等程度?從風險控制的角度,建議依到職前、到職時、到職後等完整情境設計「人事安全管理」制度;按營業秘密盤點辨法、定義機密標的、劃分機密等級…等細膩程序設計「機敏文件管理」制度;依公司電子監控政策設計、稽核與調閱管理辦法、備份與監控管理辦法…等要素建立「監控與稽核機制」;基於實體環境風險評估、資料交換流程設計、研發與專利管理建立「研發部門管理」制度;綜覽辦公環境安全檢視、辦公設備稽核評估、資產安全監控評估建立「設備安全管理」制度;最後推動公司IT架構安全評估、網路架構安全評估、資料流通風險評估,據以建立「資訊安全管理」制度。

有關營業秘密專案活動之佈局,吳毅勛顧問建議採取六大步驟,一是啟動會議,藉以建立共識;二是各部門獨立訪談,進行環境與業務分析;三是針對副總以上高階管理代表獨立訪談;四是舉行管理制度草案聯合座談會;五是推動全公司訓練活動;六是管理制度上線、落實稽核。

隨著管理制度大致底定,下一步重點,便是運用資安政策與工具,力求妥善保護機敏資料。針對重要管理辦法,吳毅勛顧問歸納必做項目包括「機敏資料盤點辦法」,旨在清楚標示公司機敏資料,教育員工需保護的資料範圍,因此如何產出「盤點總表」、「個人保管表」,無疑是箇中重點所在;其餘必做項目尚有「機敏資料安全管理辦法」、「稽核與監控辦法」,前者意在呼應營業秘密法「機敏資料的分級管理」訴求,確保合理保密工作,後者意在主動發現異常,符合法令、舉證並配合調查,及確保員工不違法濫用公司資訊設備。

最後,吳毅勛顧問透過整合資安技術的角度,提及大致可區分為結合文管系統的檔案加密保護機制、PC與Server端資料全加密手段,及手持裝置的檔案加密與保護機制。基於此原則,顯見包括PC與網路功能的管制、檔案傳輸與員工行為的紀錄,乃至防毒防駭等資安強化措施,均是企業亟需採用的資安工具與政策。唯有透過制度與員工觀念訓練,並輔以資安稽核工具才是企業較為全面性的保護傘。